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战疫以来,课题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依托所在学校二级学院党总支的“五彩党建”战疫行动,开展疫情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实践,打造一、二、三、四“云课堂”的循环圈,挖掘宣传身边的党员故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出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疫情视角、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项目简介: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Y530)成果。
课题负责人:张妮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课题组成员:董珊珊、孟蓝蓝、刘 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院党总支迅速行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建设为引领,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教育传播学理念为导航,凝聚“党建+思政、文化、专业、健康、廉德”的“五彩党建+”战疫模式,构建“云课堂”工作体系,开展一月一个核心价值观主题词的学习实践活动,挖掘战疫的典型事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走实走深走心。
一、构建四位一体“云课堂”教育生态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渠道提出一、二、三、四课堂的教育生态圈理念。第一课堂指的是在线教学,针对“停课不停学”背景下,传统课程集体搬上网络,重点指向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跑道”。第二课堂指的是在线拓展,发挥党团组织的效能,聚焦党团组织培训课程的政治引领力,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助跑道”。第三课堂指的是在线活动,依托“互联网+”校园文化活动激活高校思政活力,体现了文化软实力、精神内动力、青年吸引力,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冲刺道”。第四课堂指的是在线服务,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并举的思想,倡导现代化服务型高校办学理念,作为价值观教育的“缓冲道”。四者缺一不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
(一)第一课堂实践案例:云思政课程、云课程思政
思政课上,组织全体师生在线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课上展开热议,采用边看边在群里发感言,表达对党和政府坚强领导全国人民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和感激之情,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决心。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发动专兼职教师迅速行动挖掘战疫中的思政元素和职业精神,运用到专业课程讲授中。组织教研分享,有的老师在线教学《国际商务单证实务》第一课上,发起有关“爱国与责任”的课程思政大讨论,赢得学生一片叫好。有的老师为了更好地用硬件支持进行理训课程的教学演示,自费购买了相应的机器视觉设备,组建了视觉实时投像系统,并结合qq群视频分享,将软硬件的调试过程实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理工科在线学习的快乐,用身体力行教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真谛。
(二)第二课堂实践案例:云党课、云团课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业余党校授课形式,党总支委员、支部委员教师火线备课,积极为学生授课,开启《党员先锋守初心,防控抗疫承使命》、《“平等”之光普照大地——疫情下凝聚命运共同体力量》等微党课直播,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浙江精神,承担责任使命,努力争当先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重视学生团建工作,依托“青年大学习”的在线平台建好云团课体系,强化基层团支部的云上学习,汇聚青年声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战疫工作的指示和部署精神,凝聚大爱。
(三)第三课堂实践案例:云沙龙、云歌会、云传递
面向学生骨干开启“青春共圆梦·战疫勇担当”在线沙龙,编写“圆梦计划”学习活页,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师生热议《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畅谈疫情背景下的学生干部应如何发挥青春榜样作用,围绕贯彻落实群团组织改革实施,开展关于“圆梦计划”思想领航工程的头脑风暴。组织大学生云聚“全民K歌”平台,开展“‘疫’展歌喉,不负韶华”十佳歌手大赛,学生用歌声向白衣天使们送去温暖祝福,穿透互联网和声《歌唱祖国》,表达浓浓赤子情怀。学生们发起以“方言”传递爱心,用质朴的语言勾画了为中国加油的“同心圆”。
(四)第四课堂实践案例:云招聘、云服务
积极开展毕业生云上招聘工作,搭建毕业生就业推荐直通车,做好线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网络调查。就业指导老师在线答疑帮扶,回应毕业生关切的问题。通过官方微信、网站推送教育部、教育厅就业政策和信息,发布《致毕业生一份信》,为疫情下就业率保持良好态势加足马力。组织大学生在线学习国家应急管理部培训中心的《新冠肺炎防治攻略》系列微课,及时推送网上健身操、心理调试、厨房烹饪、插花艺术等服务信息。开展《“疫”时情,宅家记——我们共成长》亲子故事征集评比活动,师生们用微故事和微视频展现人间温情,营造“家有为、家有爱、家有趣、家有形”的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
二、搭建一月一个“核心词”实践平台
遵循生动性、互动性、学习性的原则,按照大学生乐于接受、善于接受的方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以“主题党日”载体开展活动,每月固定1天,围绕一个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展开活动,融进传统节日、重大节庆、重要节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锤炼党性、提高素质。如二月结合疫情动员,聚焦友善,开展“聚力抗‘疫’·传递友善·共献大爱”视频直播活动;四月结合清明节、地球日、读书日等,聚焦文明,发出《发扬文明礼仪 提倡绿色战疫》倡议书;十月结合国庆节、中秋节,聚焦爱国,举行“永葆家国情怀,建功小康社会”升旗仪式,进行疫情新常态下的大学生思想动员。二是以“红色星期二”理论学习平台,每月编印政治理论学习读本,选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文章交流学习,润物细无声。
三、挖掘整理战疫“好故事”典型事迹
讲好战疫中的人物故事和事件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体现。一是讲好中国故事。组织开展战疫微课大赛,引导师生通过教学设计、思政素材整理,讲述战疫故事,把战疫精神通过课程进一步发扬光大。有的从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抗击疫情中砥砺前行的角度讲述90后青年战疫情怀;有的从“道德自觉”的角度分享浙江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有的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提出的“重要窗口”观点谈青年的责任担当。讲述中,融入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的典型事迹。二是讲好身边故事。通过微信平台、钉钉、QQ、网站等宣传师生的抗疫故事,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投入“三服务”》《以诗助“战”、以情化“疫”》讲述教师党员一颗红心跟党走,术业专攻报祖国,发挥智能物流的专长服务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技术问题,组织发动全省千余名诗人创作“声援武汉抗击疫情攻坚战”诗作事迹;《云上协调不止步 不负韶华争朝夕》讲述专业带头人在疫情突起时,没有停止工作,通过钉钉、微信等方式做好“双高”专业群建设任务申报和国家创新团队课题申报协调工作,为学校重大战略贡献力量的事迹;整理诸多青年志愿者的故事,把地方政府授予感谢信等事件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家,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